賀哈地處普洱市孟連縣的勐馬鎮南面,距鎮政府兩公里,距縣城30公里。賀哈,系傣語諧音,“賀”,寨子,“哈”,腳跟,“賀哈”意為扎根的地方,即起源地。賀哈小組擁有獨特的民族文化,小寨依山傍水,鳥語花香,古樸而寧靜。今天,跟隨普洱定制旅游小編,讓我們一同走進賀哈,探尋賀哈之美,到底美在哪?
“山神舞”是賀哈小組獨有的以“山神”為題材延伸出的非物質文化遺產,旨在體現文化傳承之美,將人類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寓意深藏其中。目前,該舞蹈已被列入市級非遺傳承項目,有縣級傳承人2名。表演時村民需要穿戴上一整套由芭蕉葉縫制而成的 “山神裝”,頭戴“山神”面具,腳踏竹子編制成的鞋子,翩翩起舞。“山神舞”表現形式樸實自然,奇異靈動,把傣文化的神秘體驗附著于表演中。
相傳很久以前,調皮的“山神”們下山到附近的傣族村寨賀哈游玩時“偷窺”賀哈傣家人活動,當看到傣家人翩翩起舞,淘氣的“山神”紛紛跳墻而入,傣家人看到“山神”樣貌怪異,盡管內心非常害怕,但友善的傣家人并沒有因為“山神”的樣貌而驅趕他們,反而邀請神靈一起共舞?!吧缴瘛睘榱烁兄x賀哈人,奉上“山神舞”博人歡心,傣家人深受感動。后來,賀哈群眾把這段故事改編成了舞蹈,一直傳承至今。
此外,賀哈還有保存完整的傣族竹編、織錦、炸牛皮等傳統技藝,傣族語言、文字、傳統服飾、佛教文化、民風民俗、傳統飲食文化也是豐富多彩。
在上級部門關心支持下,賀哈小組于2016年成立賀哈布梵演藝有限責任公司,是孟連縣第一家文化產業小微企業。公司有代表性作品《山神舞》《女子傣刀舞》《馬鹿舞》《架子孔雀舞》《白象舞》《傣拳》等。
公司的成立,極大地推動了鄉村特色文化產業,有效破解了鄉村文化產業發展“小、散、弱、難、軟”等問題,開辟了致富新途徑,促進了農民增收致富,提高了村民的可支配收入。公司創新工作思路,整合文化資源,把文化產業的發展逐步融入到百姓的日常生活中,通過“文化樂民”促進新農村建設,“文化育民”培育新型農民、“文化富民”促進農村文化產業企業發展,有效破解了農村文化發展挖掘不足、傳承不夠、創新不多等問題,促進了農村文化產業與經濟的協調發展,進一步實現了文旅融合邁步子、鄉村振興齊步走。
隨著走進賀哈交流學習的人員及游客日益增多,村民的文明意識與參與意識逐步增強,通過與外界更多的接觸,提高了素質、更新了觀念、開闊了視野。隨著愛國衛生七個“專項行動”的普及落實,村容村貌也得到了很好的改觀,呈現出干凈整潔、文明和諧,充滿生機活力的新景象。
賀哈小組成立了自己的文化產業企業后,加大對傣文化的保護傳承和宣傳,村民開始意識到民族文化的價值,由原來被動配合演出變成了主動參與,自覺保護、自覺傳承、自覺創新民族文化,進一步增強了村民的文化自信。村民不再滿足于看電視、打撲克、竄門子等生活方式,而是自編自導自演節目,自己設計服裝及道具,用賀哈獨有的方式講述著神奇而古老的故事,增強了節目感染力,也達到了強身健體、增加群眾收入的積極作用。文明新風的融入使賀哈逐步走入大眾視野,精神文明引領著賀哈群眾進一步向善向好。
賀哈小組村民積極參與文化活動有效踐行了文化扶貧的真諦,直接享受到了文化產業積極發展的豐碩成果,豐富和活躍了基層文化活動,把脫貧攻堅工作落到了實處,在接下來的鄉村振興工作中,賀哈小組將會依托賀哈田園棧道項目建設,把系列文化傳承項目如傣族織錦、傣文書寫、炸牛皮及非遺舞蹈曲目融入小組發展項目中,繼續堅定“深挖掘、重傳承、凝聚力、齊發展”的工作目標,繼續走好鄉村振興及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的路子。



